高校教育类专著出版,征集作者署名合著,ISBN书号+CIP数据核字号可查,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,教师评职称可用
《***高校教育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》
《教育管理***思维创新》
《大学生教育管理***实践研究》
《互联网***教育管理模式***实践研究》
《高校教育***管理实践与创新发展》
《当代教育管理***创新研究》
《基于传统文化***教育管理研究》
《终身学习***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》
《高校师资***与教育质量管理创新》
——————
评职称出书避坑指南,通常有哪些骗局?
一、书号陷阱:避开“假号”“套号”与不合规书号
1.“特价书号”“先出书后付款”骗局
不法机构常以低价诱惑,提供“已出版过的书号”或“套用CIP数据”的书号。
此类书号虽真,但CIP信息与作者书籍不符,导致职称评审时被拒。
避坑方法:登录“国家版本数据中心”官网,核对ISBN与CIP数据是否一致,确保书号与书籍内容完全匹配。
2.丛书号伪装单书号
丛书号是多本同类别书籍共用一个ISBN,CIP信息中标注“丛书”字样。
虽可查询,但因无法单本售卖,多数职称评审不认可。
避坑方法:明确要求单书号(ISBN+CIP双号),拒绝丛书号、香港书号或国际书号(国内评审认可度低)。
3.电子书号与国际书号的局限性
电子书号:仅含ISBN,无CIP,载体为光盘,纸质书为附赠品,多数省份不认可。
国际书号:国外出版,无CIP,国内新闻出版署无法查询,副高以上职称评审通常不认。
避坑方法:优先选择国内正规单书号,确保评审有效性。
——————
二、出版社资质陷阱:警惕“低级别”与“非法”出版社
1.出版社级别不符要求
部分单位明确要求国家级或省级出版社,若选择低级别或非正规出版社,书籍将不被认可。
避坑方法:仔细研读评审文件,选择符合要求的出版社,并核实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信息。
2.“白名单”出版社限制
少数单位会列出认可的出版社名单,未在名单内的书籍无效。
避坑方法:提前确认单位要求,避免盲目选择出版社。
——————
三、署名与排名陷阱:明确作者身份与权益
1.“无效署名”风险
合著时,挂名位置靠后(如参编)可能不被认可;挂名主编/副主编需确认是否参与实际写作。
避坑方法:签订合同前明确撰写字数(至少10万字以上)、署名位置(主编]副主编]参编),并在目录页体现章节归属。
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作者通常仅前三位,高级职称评审一般要求独著或第一作者。
若需副主编署名,要求出版社开具出版证明。
2.“代写代发”学术不端
部分机构提供“代写专著”服务,内容可能抄袭或逻辑混乱,导致评审失败甚至学术污点。
避坑方法:坚持原创,确保内容与专业方向高度相关,查重率控制在30以内。
——————
四、费用与合同陷阱:拒绝“低价诱惑”与“二次收费”
1.“超低价出书”骗局
不法机构以“几千元出书”为噌头,实际使用假书号或套号,导致书籍无法流通。
避坑方法:国内单书号价格通常在2万至5万元之间,勿贪便宜,选择正规出版社或机构。
2.“半路加价”套路
部分机构在合同中隐藏额外费用,出版过程中以“排版费”“审校费”等名义加价。
避坑方法:签订合同前明确总费用及服务内容,拒绝模糊条款。
——————
五、时间规划陷阱:避免“赶工期”与“拖延症”
1.出版周期不足
国内纸质书号出版需8至12个月,电子书号需6至8个月,国际书号最快3至4个月。
若临近评审才出书,可能因时间不足而错过。
避坑方法:提前1至2年规划,根据评审时间倒推出书节点。
2.“快速出书”承诺不可信
正规出版需经过三审三校,书号审核门槛高,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。
避坑方法:拒绝“一周拿书”等不实承诺,选择合规出版流程。
——————
六、材料准备陷阱:确保“材料齐全”与“规范有效”
1.字数不达标
评审文件可能对字数有明确要求(如主要编著者需2万字以上),若未达标将直接影响评审结果。
避坑方法:签订编著字数协议,保留编辑审核的字数证明。
2.材料缺失或不规范
评审时需提交封面、目录、正文复印件等材料,若缺失或格式不符,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成果。
避坑方法:提前了解评审要求,确保材料完整、规范。
——————
领航出书网学术专著/教材出版联系方式
『责任编辑』:张编辑
『邮箱』:l h c h u s h u @ 1 6 3 . com
『电话』:1 8 0 3 7 1 8 1 4 5 0
『微信』:lhchushuwang